关于加强我省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社团建设的通知

2018年11月29日   来源:江西省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办公室

赣教高字〔2017〕15号

各高等学校:

为深入贯彻落实《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赣府厅发[2015]49号)精神,进一步加强我省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社团建设,营造支持创新、崇尚创业的浓厚氛围。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社团建设的重要性

大学生创新创业社团是以“服务与成就大学生创新创业”为宗旨的公益性青年创业组织,致力于帮助和扶持大学生把创业梦想转化为创业行动,形成人才、资金、技术、资源、社会的有效协同,实现社会、高校、孵化器等创业力量的资源整合,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营造良好的生态圈。

目前,我省大部分高校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类社团,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为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出了应有贡献。但也有些高校的创新创业社团还存在制度不完善、建设不规范、特点不鲜明、发展方向不明确、专业培训和指导不够等问题。为此,各高校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建立组织上挂靠团委、业务上由教务部门牵头和其他创新创业部门配合指导的新型创新创业社团,使之成为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指导服务、学生开展创新创业互动交流的重要阵地。

二、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社团在规范中创新发展

1.健全领导机制。各高校要把加强和扶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社团建设作为学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促进大学生就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学校教学和就业工作计划之中。特别是各高校团委要在学校党委行政领导下,切实承担起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社团的具体指导和日常管理工作。

2.规范管理制度。各高校相关部门要在强化本校各类社团管理的基础上,依据本校实际情况,在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社团成立、审批、活动扶持、工作考核、评优奖先、财务管理和监督、队伍建设等重点环节,明确管理内容、目标和办法。要对创新创业社团的建立及其成员吸收标准加以规范,使社团健康、持续、稳定、创新发展。根据实际情况集中力量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管理规范、在校园有积极而广泛影响的创新创业实践类社团,发挥其示范和带动作用。

3.抓好骨干培养。各高校要高度重视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社团负责人的选拔培养,遴选思想过硬、作风正派、创新意识强、有创业意向、素质全面、有组织能力的学生担任社团负责人。通过社团骨干凝聚更多的学生,使大学生创新创业社团聚集在党团组织周围。

4.强化激励机制。要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了解创新创业知识、强化创业能力为主要指标,以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为主要方式,综合评价大学生创新创业社团发展情况。要把社团负责人和骨干人员纳入到团学干部体系,在推优评奖和综合测评等方面得到充分体现,定期对表现优秀、成效显著的社团和工作出色的社团负责人、积极参与社团活动的学生,以及成绩突出的社团指导教师和工作人员给予适当的表彰和奖励。

三、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社团开展创业实践活动

1.加强指导和培训,提升社团服务水平。充分调动创新创业社团指导教师的积极性,选派有专长、责任心强的教师指导社团开展活动,对社团成员进行培训,提高社团的实践能力和服务水平,更好地发挥其在学生中的示范带动作用。同时,建立校企合作的创业导师团队,聘请创业指导师、职业规划师、职业咨询师等专业人士以及知名企业高管等担任社团的指导教师,进一步拓展创新创业社团的视野,切实解决大学生在创业中遇到的问题。

2.加大扶持力度,提供必要条件保障。各高校要为大学生创新创业社团开展实践活动提供必要物质保障,在确保大学生创新创业经费持续增长的基础上,统筹协调创业资金的划拨,优先支持优秀创业团队和优选创业项目。同时,要积极支持、引导和监督社团通过吸纳社会赞助和在校园内从事创业实践的方式募集活动经费,切实解决大学生创业资金不足问题。要完善创新创业服务型组织的职能,对大学生创业涉及的政策、运营程序、投资人对接等提供指导和服务,为欠缺创业经验的大学生保驾护航。要在活动场地、活动条件等方面给予社团一定优惠和支持,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社团活动中心,为社团开展活动提供强有力的物质保障。

3.定期召集社团骨干,开展交流活动。要定期召集各创新创业社团工作骨干,开展主题交流活动,通报社团工作情况、总结交流经验、规划下一步工作。通过开展社团骨干交流活动,进一步加强社团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整合创新创业资源,促使社团间互助互惠、团结共进。

四、鼓励开展创新创业成果转化工作

1.以需求为导向,提高创业项目的知识科技含量。各高校要把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实践能力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明确办学定位,摸清社会需求和市场需求,使学科建设符合社会产业的发展,积极推进学科专业结构和办学模式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要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各专业知识学习传授中,对接新兴产业,引导大学生了解产业发展趋势和需求,使他们有意识地运用产业发展的战略眼光去寻找创业机会,提高创业项目的知识科技含量。

2.以提前认知市场为目标,提高大学生的创业竞争力。各高校要组织大学生创新创业社团,开展模拟创业、协同育人、勤工俭学、暑期社会实践等活动,引导学生走出校门,放眼社会,深入到创业市场中,经过真切体验,更好地将法律制度、创新意识、创业观念等吸收、内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有效提高创业的动手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社交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组织开展“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训练等活动,鼓励学生到企业、研究所等机构中寻找符合社会需求的有针对性的创业项目。对在高层次比赛中获奖的优秀项目和重大成果,要持续跟踪服务,把科技创新由竞赛成果向实用产品或技术转化,使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跃上新的台阶,提升大学生创业的竞争力。

3.以完善服务为重点,提高创业成果转化度。各高校应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丰富大学生创新创业社团活动内容,更新社团活动形式,将科技创新活动与信息化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搭建学生创新创业与社会资源利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有效沟通渠道。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创新创业竞赛活动、建设创新创业基地、普及创新创业文化等多种形式的教育,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必备的核心素质,为他们在各行各业创业做好知识储备,同时,加快成果转化与推广的步伐,高校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设立不得以从事营利性经营活动为目的的相应成果转化机构,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以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成果的转化程度。

江西省教育厅

2017年5月9日

 

通信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外大街18号金贸大厦C3座  邮政编码:100044

版权所有:教育部学生服务与素质发展中心(原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     京ICP备19004913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47号

事业单位